close
水溫對於潛水員的影響非常大
在台灣
夏天的海溫大約在 26~28 度左右
當然會因為南北或是湧升流等一些因素而有些變化
但大部份時間是在大概這樣的溫度範圍
在冬天海溫有時甚至可以低於 20 度
如果是用氣溫的方式來想
也許覺得還好
但是在水中的熱傳導速度
卻是在空氣中的 25 倍!
打個簡單的比喻
一杯熱水在室溫下要冷卻
如果要 25 分鐘那麼久
放在水中
1 分鐘就可以冷卻
我想
大家也一定有在吃東西時
太燙等不及涼
但總不會放到水中去冷卻吧
這時大家可能會吹一吹
加快冷卻
同樣的狀況在水中
如果當水流速度到 8 km/hr (大概是快走的速度)
熱散失的速度更是空氣中的 250 倍!!!
如果是前面那個爛例子
那杯熱水只要 6 秒鐘就冷卻了
前面落落長講那麼多
簡單講就是
在水中散失溫度的速度比空氣中快太多了
所以既使是 27 28 度的水溫
泡久了也是會冷地
因為身體產熱的速度跟不上流失的速度
這也是為什麼泡在溫水游泳池中不動在那聊天
聊一聊也是會冷
但是擦乾身體在同樣的氣溫下卻不會冷

好拉
了解到在水中比在陸地上容易冷
那潛水員要怎麼辦勒
我想大家都知道要穿防寒衣(潛水衣)
但是要怎麼挑選防寒衣呢?
這真是大哉問
攏統的問
那就攏統的答
一般在台灣夏天穿 3mm 的防寒衣大致上是夠
冬天穿 5mm 加上頭套大致上也是夠
但我想這樣回答
那我就不用寫這篇文章了
防寒衣的挑選會牽扯到非常多因素
在這邊先就保暖這點來做探討
我列舉一些比較一般的因素
1.水溫
會在怎樣的水溫中?
必須先去了解所去的潛點水溫狀況
2.潛水能力(技巧能力)
為什麼這跟潛水能力有關呢?
其實就是像是在平衡木上行走
新手上去走個十分鐘下來
一定會很累還流了滿頭汗
但是體操選手卻很輕鬆
甚至在平衡木上翻跟斗都是易如反掌
所以隨著潛水技巧的提升
潛水過程越來越駕輕就熟
不會有多餘的動作
就會越潛越怕冷
3.潛水模式
有些人潛水模式喜歡走路線
下水後就像是行軍一樣
按照既定路線
到達定點(景點)
停留個三五分鐘看一看
就前往下一個定點
一路像是在趕行程般
這種模式優點就是有既定景點
確保可以看到數個可愛的東西
但是就是游的時間比停下來的時間多許多
這就像是走馬看花的觀光行程
譬如去逛花博
先去未來館
之後再去夢想館
再去舞蝶館、名人館
最後再殺去爭豔館
這樣逛不是很累嗎?
但如果今天來早上就看個未來館
下午再逛個夢想館
改天再來看其他館
這樣不是輕鬆多了
潛水也是如此
甚至開始拿相機、攝影機之後
看到個海蛞蝓
停下來先是調整一下機器
試拍之後不滿意
再調整
拍ㄧ拍也許不滿意燈光
又重來
這角度好了
就想說換個角度或構圖看看
光是一隻海蛞蝓
可能就在原地拍個五分鐘十分鐘了
甚至有些很專業的
整隻氣瓶就在那邊等特定姿勢
停在那邊絕對比一直在游動來得冷
4.潛水時間
潛水時間的長短
我想這不用特別解釋吧
當然是泡越久越容易冷
不過泡溫泉例外
延伸來講
潛多支也會比較冷
5.水面休息的溫度
如果是夏天大太陽的狀況
在陸地上曬得熱昏了
下水清涼無比很舒服
這時對冷的抵抗能力就比較強(長)
但如果是在寒流的冬天
下水冷就算了
上岸更冷
下水感覺好像暖一些
但卻撐不了多久
這時就只想趕快擦乾身體去吃火鍋 XD
6.體質
有些人就是怕冷
有些人就是怕熱
一部份是天生
一部份是鍛鍊出來
夏天時有些人熱翻了
但總是有人會在旁邊說風涼話
心靜自然涼
同樣下水時也是這樣
有時有人已經冷得要死在發抖
但有人卻覺得涼涼地很舒服
然而嘲諷說別人身體虛
怕冷的人就認命穿厚點吧

經過以上幾點評估
其實大概就可以知道要選擇怎樣的防寒衣
大原則就是夏天 3mm 冬天 5mm 去做增減
依我來說
潛水到現在也八年了
現在常帶攝影機下水
在台灣
能只穿 3mm 防寒衣的機會真的是不多
夏天常常都穿 5mm
冬天更是除了乾式防寒衣不做他想
穿那麼厚在岸上不會熱嗎?
其實
在水下那麼容易覺得冷的人
在岸上不太會熱
因為
1.比較怕冷不怕熱
2.潛水夠熟(水下容易冷)著裝速度也會快(岸上熱的時間短)也習慣背負裝備(省力就比較不會熱)
如果是船潛 拉上拉鍊後大概 30~40 秒就已經在水中了
相較起來
怎麼可能因為才在岸上熱那麼一下
選擇穿薄一點在水中冷那麼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ijyh 的頭像
    shijyh

    自由的風

    shijy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